如今,村上春树在曰本被称为“国民作家”,同时也在全世界拥 有众多的读者,而他的生活方式,也与其笔下的主人公类似,颇具“回 避型”的特征。他几乎从不在人前露面,也刻意地回避媒体的采访。
很少在电视上抛头露脸,所以村上春树出现在公众面前,这件事 本身就可以算是一件大新闻。对于为什么会这么做,村上自己曾经说 过其中的一个理由,他说“如果大家见到我,对我的长相很失望的话, 就太遗憾了” “我是特别怕生的性格,所以在不认识的人面前,表情 也是僵硬的”(柘植光彦《村上春树的秘密》)。
村上春树虽然算不上是型男,但是他的身上有一种知性的、大都 会式的风度,非常光彩照人。所以,完全没必要不好意思在人前露面, 但是他本人基于这样的感觉,还是选择了避世的生活方式。
另外,在不养育子女这件事上,也同样体现了他“回避型”的一面。 关于这件事,他曾在采访中回答道“特别是我所从事的这个职业,几 乎就是要完全在家中工作的。如果家中有孩子的话,就会让我很没有 自信,不知道还能否正常地写作。我已经习惯了墨守成规的生活,一
旦加入新的东西,还真的是很难适应啊”(柘植光彦《村上春树的秘密》)。
真的是非常坦率的回答啊。作为具备细腻情感的创作者,为了让 自己的世界不受一点点的破坏,就必须坚守自我。因此,才想要回避 现实中的诸多琐事,毕竟这些对他而言都是多余的负担。这也可以说 是“回避型人格”的真心话了。
像这样,通过具体的人物及形象,能让我们对“回避型人格”这 样的复杂概念,从整体上展开想象。同时,也能让我们稍稍看清这一 类人所抱有的病理本质。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害怕会“受伤害”或者“自己的世界被破坏”。 这种近乎胆怯的慎重,如果是在战时的日本,肯定是会被当作笑柄而 受到嘲笑的。但是,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这成了唤起很多人共鸣 的特点,而且成了一种审美。
“回避型人格”所特有的感性心理,已经成了一种“清淡透明” 的审美观,但是,这也显示出了大部分人对于“受伤害”是很敏感的, 一边要回避“受伤害”,一边要坚守自己的世界。